首页 >出版与印刷 2021年-2期
文献列表评论
  • 1

    2021 年《出版与印刷》编委会暨出版与印刷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作者:《出版与印刷》编辑部页码:0-0

    摘要:卷首页

  • 2

    科研诚信建设背景下贡献者角色分类(CRediT)标准解读及应用建议

    作者:缪弈洲张月红页码:2-6

    摘要:文章解读美国国家信息标准协会(NISO)制定的贡献者角色分类(CRediT)标准,分析中 外学术期刊标注“作者贡献声明”的实例,揭示从研究到论文出版各个阶段研究者的贡献角色及其 分工。建议学术期刊通过实行贡献者角色分类,明确论文署名作者的实际贡献并承担相应的署名 诚信责任,促进科研诚信良性循环。

  • 3

    基于透明性导向的科研诚信治理进路

    作者:侯兴宇页码:7-12

    摘要:文章探讨我国科研诚信治理中的透明性,提出基于透明性导向的科研诚信治理进路。通过 分析科研诚信治理的透明性内涵,指出我国科研诚信治理中存在透明性不足问题及其成因,并进 一步提出了基于教育透明、规制透明、案例透明和多方协同的科研诚信治理进路。具体包括开展 系统化、专业化、常态化的科研诚信教育,推动科研诚信规制的公开、培训和普及,实现科研不 端案件的精研、共享和传播,促进资助方、政策制定者、学术共同体和社会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 4

    论文作者涉嫌不当署名的案例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段尊雷页码:13-20

    摘要:文章梳理论文作者署名的相关规定,结合编辑工作中遇到的涉嫌不当署名的实际案例,分 析不当署名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频发原因,并从编辑部实践的角度提出具体对策:通过宣传引导 提高对论文署名的认识,完善投稿指南明确论文署名的具体要求,在审稿时仔细甄别不当署名行 为,借助作者贡献声明监督署名行为等,以期为减少不当署名的学术不端行为提供参考。

  • 5

    “OSID 开放科学计划”对我国科研诚信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施其明郭雪吟刘琦页码:21-26

    摘要:科研诚信是我国科学事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文章以我国目 前在学术领域推行的“OSID 开放科学计划”为基础,结合相关案例,从数据与内容开放、学术交流 开放、学术评价机制开放三个角度研究该计划对我国科研诚信的促进作用。

  • 6

    论数字出版的性质

    作者:张新新页码:27-34

    摘要:文章从属性的本源出发,提出数字出版的特性理论与特征理论,分析由意识形态属性、文 化属性、产业属性和数字技术属性所构成的中国特色数字出版的基本属性体系,并进一步论述意 识形态属性是我国数字出版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数字出版的根本属性,文化属性和产业属性是 其固有属性,数字技术属性是其特有属性,为构建中国特色数字出版基础理论提供了重要参考和 有益启迪。

  • 7

    回归理想主义

    作者:李思琦页码:35-38

    摘要:《理想在潮头:给青年编辑》是陈昕写给青年编辑的理想之书。他以自己的职业经验,教 授青年编辑从业之道;以企业家的高度,从经济学和产业角度分析我国出版转型和文化创新等问 题,拓宽了青年编辑视野。该书不仅是个人经历的回顾和思想总结,还梳理了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 来出版业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8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民族出版项目现状分析与研究

    作者:乌云格日勒页码:39-45

    摘要:国家出版基金是我国出版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专项基金,其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立项结果 能直接反映出版前沿动态。文章对 2008—2020 年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 586 个民族出版项目进 行分析,以期更好地认识国家出版基金对民族出版项目的立项规律、资助重点和发展趋势,了解 当前我国民族出版的前沿动态,为民族出版工作与时俱进的发展提供理论性启示以及可行性、实 践性经验。

  • 9

    科技出版如何服务于科技强国战略

    作者:王琴页码:46-50

    摘要:科技强国战略关系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科技出版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科技出版为科技强国战略的构建夯实制度基础——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 强国战略的实施;为科技强国战略的打造提供理论支持——展示科技成果、激励科技创新;为科 技强国战略的实施描绘时代蓝图——弘扬时代先驱精神、歌颂当下创新人才、培育未来科技新星。

  • 10

    大型文献类丛书出版的优化路径探析

    作者:黄晓燕页码:51-56

    摘要:文章以《荆楚文库·文献编》为例,从书目遴选、版本择定、编纂体例和编辑培训四个方 面展开,探讨在大型文献类丛书出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实施的优化路径,以期为提高大型古籍 整理出版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提供借鉴和参考。